联系人:翟经理
手机:13902447174
电话:0755-27846911
邮箱:szjstmf@163.com
传真:0755-27846881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宝田三路62号56栋
环保基建核心赛道:万亿水污染防治市场应该这样抓商机
众所周知,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是环保系统一年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起着总结上一年,规划下一年的作用,值得所有环保工作者关注。今年1月7日,2022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1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安排部署了2022年的重点任务。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水污染防治市场未来规模,主要技术,行业壁垒以及2022年的展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通报中,关于"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是这样表述的:组织实施2022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推动出台长江流入水生态考核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并开展考核试点,持续推动黄河流入“清废行动”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开展长江口一行洲湾,珠江口临近海域入海排污口排查,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海洋垃圾防治,海洋工程和倾废监管。
内容比较精炼,重点分为5块:黑臭水体整治,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入海排污口排查,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5块内容之中,有3块半是内陆的,1块半是海洋的。可以看出,自从2018年“大部制”改革,把原属国家海洋局的部分职能并到生态环境
部之后,海洋污染治理在生态环保工作中的分量已经越来越重了。其中,和环保产业关系比较大的,还是黑臭,长江,黄河3大块。
总的来说,相比过去,2022年主要还是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的区别。比如,对于长江入口排污口,“十三五”的时候是排查,
“十四五”就是朔源,整治。渤海入海排污口也是这样。环保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有望为环保产业释放更多机会。
2025年水污染防治市场将达1.1万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击战,有望为环保产业带来机会。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查统计,预计到2025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
破3万亿元。
而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十四五”期间,县城,建制镇污水治理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厂网一体化带来管网建设需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
将有序推进。
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新增和该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全国城市生活
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预计到2025年,我国水污染防治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速约为8.4%。环保产业的这些变化,在亚洲旗舰环保展——中国环博会也都有体现。去年4月,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盛大举行,展示规模较疫情前增长20%,以180,000平方米的超大规模顺利举办,充分反应了我国生态环境产业的市场经济活力。
关键技术有哪些?
1.污泥高级厌氧消化、高干度脱水、干化焚烧、稳定化产物利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获得突破,形成服务全行业的污泥无害化、能源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体系。
2.专门用于污水厂生化系统智能控制的机器人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从水、泥、气、药四路形成“规范化、可视化、透明化、智能化”的污水处理过程,助力污水厂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3.好氧颗粒污泥和城市污水低氨氮厌氧氨氧化技术工程化取得突破,2万吨规模污水厂改造后稳定达标运行,并在2021年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予以发布。
4. 行业高度关注的宜兴“概念厂”、东坝“智慧绿色水厂”投入运行,新一代污水厂正在向资源转化、能源回收、低碳和谐为一体的生态型水厂转型。
5.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等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行业发展主要趋势
(1)提标改造、农村污水治理、河湖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极
截至 2020 年,全国范围内城市和县城的污水处理率分别提升至 97.53%和95.05%,目前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成功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未来,城市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需求主要由城镇化扩容拉动,预计增长速度将逐步趋缓。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提标改造、农村污水治理、河湖生态修复和黑臭水体治理等细分领域预计将成为水环境治理行业新的增长极,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面向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针对特定的细分领域创新研发形成核心技术,并且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2)行业参与者逐步向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转型
《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环境服务业,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有效拉动了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推动水环境治理企业积极进行业务线和产业链延伸,由单一的产品、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向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为一体的水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转型。
(3)重大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区域协同化
依托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建设,水环境的协同治理、一体保护和引领示范工程将获得重点支持。如以雄安新区建设、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治、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白洋淀、海河流域、渤海湾治理等各项重点工作;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推动长江大保护,推动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生态环境品质与治理水平,培育发展新兴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依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水环境治理的区域协同特征更加突出。
(4)水环境治理技术将日趋智慧化和融合化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环保产业,水环境治理行业智慧化发展的特征逐步显露。及时精准的监测和检测数据将成为辅助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以及评价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也将打破产业界限,与水环境治理技术交叉融合,促进水环境治理技术突破创新瓶颈,进一步提高产品力,加速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水环境治理技术将向着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有哪些?
(1)人才壁垒
水环境治理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业务领域,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材料学、自动控制等多项理论和技术,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组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对行业发展具备深刻理解的技术研发团队、工程团队、运维团队、管理团队和销售团队,并最大限度保持人才团队的稳定性,从而为业务开展提供人才保障。由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此外具备较强综合实力和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往往可为高素质员工提供广阔的创新和发展空间,自然成为优秀人才的优先选择。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由于自身运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或吸引优质人才并组建强大、稳定的员工团队,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2)技术壁垒
水环境治理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企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水环境治理行业发展初期,受到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环保考核制度和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迟缓,水环境治理产品、系统的性能和后期运维管理能力较为欠缺,近年来随着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对水环境治理重视程度的逐步加强,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于行业参与者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技术壁垒体现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工艺系统、核心材料、运维和管理能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持续的研发资源投入和项目经验积累,才能结合上述多个维度打造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在技术层面时刻保持领先性。因此,对于新加入者来说,水环境治理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
(3)项目经验壁垒
为保证水环境治理项目的顺利承接与运营,行业参与者不仅应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还应具备性质和复杂程度类似项目的实施经验和过往业绩,从而有助于顺利进入客户的投标程序,以较低的成本完成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实现最优效果。新进入者由于缺乏项目执行经验,在项目实施能力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相对薄弱,同时也难以获得客户的认可。因此,项目经验构成水环境治理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4)品牌壁垒
水环境治理行业建设项目通常为系统性工程,涉及咨询、规划、设计、产品供应、安装调试、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具有运营周期长、运营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在招标或谈判时,客户通常会优先考虑与在业内具备较强品牌效应和良好口碑的企业进行合作。较高品牌认可度的形成,依托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所形成的成熟稳定的业务运营模式、深厚的核心技术储备和丰富的项目经验积累,以及对设计规划专家等业内优质资源的积累和整合等全方位能力。对于新进入者而言,通常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优势,因此品牌效应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2022年发展展望
1) 行业将在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积极实践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要求。
1)促进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降低处理能耗、提升能量回收能力等创新工艺的发展。
2) 生态循环利用的碳汇和交易价值将推动行业再生水循环利用和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3)双碳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甲烷气体的排放控制将受到重视,厕所革命后的化粪池变革即将到来。
4)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监测技术和设备研发将取得阶段性进展和突破,污水处理领域碳交易有望启动。
5)《低碳污水处理厂(站)运行评价标准》即将发布,行业将探索并稳步推进低碳认证工作。
6)污水源热泵、光伏、沼气发电、抽水蓄能等领域节能技术措施将获得更大发展动力和空间,尤其在污水源热泵能量置换、沼气减排等方面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2.农村污水处理的适用技术和建设模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将是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尤其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极度不平衡,仍需要高度重视并形成可落地的实施方案。
3.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将提速。目前全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仍显不足,资源化处置将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污泥处理处置产能提升将是今后投资热点。
4. 黑臭水体治理将向以城市汛期黑臭水体(初期雨水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及一般县城旱季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的方向发展。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